![]()  | 
      
           |   
      
        ![]()  |   
    
![]()  | 
    
| 
         地球暖化現象---平均溫度上昇 資料來源:Technical Summary (TS),IPCC Third Assessment Report(TAR),Working Group I,IPCC  |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
 
        
 依工業程序/部門區分之CO2排放分配比率 資料來源:Overview of sources, potential, transport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storage possibilities,IPCC  |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
 
 
 
  |          
    
![]()  |    
         
        ![]()  |    
      在俄羅斯政府2004 年11月16日批准「京都議定書」後,「京都議定書」已於2005 年2月16日生效。(生效後締約方面臨之遵約工作) | |
|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依據氣候變化綱要公約(1992)及京都議定書(1997第三次締約國大會通過)的規範,受公約管制之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包括六種/類:1.二氧化碳(CO2)、2.甲烷(CH4)、3.氧化亞氮(N2O)、4.氫氟碳化物(HFCs)、5.全氟化碳(PFCs)、6.六氟化硫(SF6)。其對溫室效果程度參見列表說明。  |    
    |
| 企業/產業配合之減量方向   
         CO2排放減量 化石燃料燃燒為二氧化碳人為排放之主要來源,企業/產業於因應時,可資減量之方向包括: 
 
 
 
 
 
 
 
 
 
  |    
    |
|    
         CH4排放減量 甲烷(CH4)多屬天然排放,自然界的生物厭氧腐解作用本會有CH4之排放,如水體流動性不高之湖泊、濕地等均有較高貢獻。而人為活動造成的CH4排放因素則有自然水體受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污染、農業畜牧活動及工業製造程序等。 農業/畜牧業: 
 
 工業程序: 
 
 
 
 
 
  |    
    |
|    
         N2O排放減量 氧化亞氮(N2O)人為排放源多為農業/畜牧之相關活動,工業程序之排放則以需用氮元素相關化工原料製程為主如硝酸(Nitric Acid)、己二酸(Adipic Acid)(以硝酸為反應原料之一)等。 農業/畜牧業: 
 
 工業程序: 
 
 
 
  |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|
|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氫氟碳化物(HFCs)、全氟化碳(PFCs)、六氟化硫(SF6)排放減量 氫氟碳化物(HFCs)、全氟化碳(PFCs)、六氟化硫(SF6)多用於替代蒙特婁議定書列管破壞臭氧層物質(ODS):氟氯碳化物(CFCs)。HFCs、PFCs相關用途包括冰箱空調冷媒、滅火劑、氣膠、清洗溶劑、發泡劑等;而SF6則有用於絕緣氣體、滅火劑等。該三類管制溫室氣體於製造及使用階段均可能造成排放。 
 
 
 
 
  |                   
    |
|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如果您所屬企業/組織有進行環境管理系統(ISO 14001),依產業特性亦可因應此一國際上管制溫室氣體之潮流,鑑別出相關環境考量面,可能之環境考量範圍包括:貯存/儲藏、物質輸送、高溫高壓設備、攪拌混合設備、乾噪、脫水設備、電鍍設備、印刷設備、通風/空調設施、電氣設施、消防設施、廢水處理設施、廢氣處理設施、綠化植栽、環境資源利用、開採、施工等  |                   
    |
|             
         京都議定書(1997)第三條第一款規定,公約(氣候變化綱要公約)附件一締約方應使其受管制溫室氣體人為總排放量於2008-2012年(第一承諾期)內降低至1990年的水準低5%。各締約方分配削減溫室氣體責任(議定書附件B)參見表列說明。 參考原文: The Parties included in Annex I shall, individually or jointly, ensure that their aggregate anthropogenic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emissions of the greenhouse gases listed in Annex A do not exceed their assigned amounts, calculated pursuant to their quantified emission limitation and reduction commitments inscribed in Annex B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is Article, with a view to reducing their overall emissions of such gases by at least 5 percent below 1990 levels in the commitment period 2008 to2012.  |                   
    |
|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台灣因應方式包括: 
 
 
  |                   
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
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|||||
![]()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回首頁 |